• skyseven@sky7.com.cn

  • 上海浦东新区沪南路2157弄复地万科活力中心B座9层

化工"反内卷"元年:酚酮行业分化加剧,谁是赢家?

2025-08-04 13:43:00

一、行业发展背景与政策环境

反内卷政策的深层逻辑

当前化工行业正面临"反内卷式竞争"的深层结构重塑。这一政策导向并非简单的产能减法,而是基于行业特性的系统性变革。政策层面持续发力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: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"五统一、一开放"要求,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"综合整治'内卷式'竞争",2025年全国两会进一步强调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。

反内卷的核心逻辑清晰明确:通过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破解供需矛盾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,借助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实现供应与需求匹配,最终完成从"低效内卷"到"高效集约、绿色高质量发展"的转型。

政策实施的双重驱动机制

在供应端,反内卷通过行政引导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优化结构。行政手段方面,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推进老旧装置评估,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版)》等文件明确了落后产能的淘汰标准。

市场机制层面,行业自律已成为关键调节力量,各行业因竞争格局差异,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分化。高开工率意味着闲置产能少,在下游需求增长与行业自律的加持下,基本面压力将显著减轻;高集中度行业因参与者少,沟通摩擦成本低,协同减产时监督难度小,而分散行业中企业意见难统一。



二、酚酮行业现状与市场分化

产能急剧扩张带来的供应压力

近年来,国内酚酮产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.65%,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6.01%。2023年成为产能扩张的关键节点,由于年内7套新建及1套扩建酚酮产能集中释放,国内酚酮产能年度增长率高达51%,总产能突破千万吨大关,达到1023万吨/年。

截至2025年上半年,国内酚酮产能已达到1048万吨/年。伴随产能的急速扩张,酚酮行业面临较大供应压力,部分装置出现长周期停车及因利润缺失导致的临时停车增多现象。

老旧产能占比相对较低

从产能结构来看,投产20年以上的酚酮装置产能仅为79万吨,占比7.54%,且均为小于30万吨/年的小规模装置。目前除蓝星哈尔滨酚酮装置仍处于正常运行外,其余四套投产20年以上的装置均处于停车状态。燕山石化以及吉林石化酚酮装置已无重启计划,自2025年6月起已从总产能中剔除。

价格分化的深层原因

苯酚价格坚挺的支撑因素:

供应端收紧明显:7月份万华化学65万吨/年装置、上海西萨56万吨/年装置、中石化三井40万吨/年装置均有停车检修,导致市场供应显著减少

库存水平偏低:江阴码头库存始终低于1万吨,货源紧张态势明显

出口订单支撑:苯酚出口订单增多,进一步减少国内供应

丙酮价格承压的主要原因:

库存高企:江阴港丙酮码头库存量达到2.55万吨,高于年平均水平

供需不匹配:内贸集中到货与国内下游提货分散的现状加剧供应压力

需求端疲软:下游产品未能形成共振上涨,高价难以跟进



三、2025年供需格局展望

新增产能持续释放

2025年仍是酚酮投产大年,预计有四套酚酮装置投放市场,产能增长率将达到10.70%。其中富宇化工酚酮装置上半年已投产成功,下半年镇海炼化、吉林石化以及睿霖石化酚酮新投产能合计135万吨。

产能结构调整进行时

现有装置中,中海壳、惠州忠信一期以及高桥石化后期可能处于长周期停车状态,合计产能89万吨。虽然存在一定的新旧产能轮换,但市场供应压力依然存在。

供需平衡面临挑战

尽管存在产能淘汰,但新增产能释放仍将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冲击。2025年135万吨新增产能将与89万吨停车产能形成对冲,净增产能约46万吨,市场供应压力仍然较大。



四、反内卷政策对酚酮行业的影响分析

政策影响的分化特征

基于酚酮行业的特点,反内卷政策的影响呈现以下特征:

老旧产能占比低,强制出清效应有限:酚酮行业20年以上老旧装置占比仅7.54%,且大部分已处于停车状态,政策对实际供应影响相对较小。

产能过剩与低效竞争并存:近年产能扩张导致供应过剩,老旧装置多已停车,未来新增产能或加剧市场压力。

长期供应端优化成为主导:面对政策性"反内卷"调整,酚酮行业将进入长周期供应端优化调整阶段。

市场机制作用凸显

由于酚酮行业老旧产能占比较低,供给优化更多依赖市场自发调节,政策作用以长期引导产业升级为主。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、规模化降本替代低价竞争,推动行业从"价格内卷"转向"质量与创新竞争"。



五、未来发展展望

酚酮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。虽然短期内新增产能释放仍将带来供应压力,但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,行业有望逐步实现从"低价内卷"向"高质量发展"的转型。长期来看,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企业将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,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。

未来行业能否彻底告别"低价内卷"、迈向高质量发展,仍需关注政策细则落地效果与行业自主调整的持续推进。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供需格局变化、技术创新进展以及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构建情况。



来源:卓创资讯、化易天下

*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。本文仅供参考,交流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化易天下客服删除。

热门文章